农业硕士专业学位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
指导性培养方案(095135)
- 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农业硕士是优质农产品或优质食品原料生产、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制造、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及监管等方面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以发展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为宗旨,为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承担食品加工与安全相关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领域可分为果蔬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粮油食品加工,以及农产品贮藏,产品研发与市场营销,食品风险与评估,食品安全控制技术,食品安全政策等九个领域,培养要求如下:
-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策觉悟;拥有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 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现代食品加工与安全理念,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能够独立承担本领域较高层次的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 
- 掌握一门外国语,基本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 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一)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历)人员。
 (二)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由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组成。
- 学习方式及学习年限 
 学习方式分全日制或非全日制两种: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采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
- 培养方式 
- 采取课程学习、实践训练、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加强研究生实践训练,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践训练不少于六个月。
- 实践双导师制 
 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
- 课程设置及培养环节 
  紧密围绕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及培养环节,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全日制课程学分不少于22学分,实践训练6学分。在总学分不变的条件下非全日制培养方案可依据生源情况做适当调整。
 (一)课程设置
1.公共课(8学分)
- 政治理论课3学分 
- 外国语3学分 
- 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2学分 
2.专业学位课(6-9学分)
- 食品加工与贮运专题3学分 
-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2学分 
- 食品安全案例2学分 
- 食品产业信息与网络技术2学分 
3.必修课
 (1)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
 (2)实践训练 (专业实践)6学分
4.选修课
- 食品安全风险与评估2学分 
-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进展2学分 
-  食品加工新技术研究进展2学分 
-  农产品现代物流技术2学分      
-  现代仪器分析2学分 
-  食品风味化学2学分 
-  食品贮藏保鲜技术2学分 
-  应用统计学与实验数据分析2学分 
-  科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2学分 
-  食品企业经营与管理2学分 
-  专业英语2学分 
-  科技应用文写作2学分 
5、培养环节
 (1)入学教育
 (2)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3)三年参加10次学术活动
 (4)公开作学术报告至少一次
-  培养环节 
1.实践训练(6学分)
 积极联合相关行(企)业,建立稳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围绕本领域学位授予要求制定实践训练大纲,组织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实践训练时间一般不少于6个月。加强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的定性定量考核,考核通过者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2.其他环节   
    其他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中期审核、论文中期进展等。
- 学位论文要求 
-  论文选题 
 全日制研究生论文以结合生产实践进行选题为原则,针对产业发展中产业规划、食品原料生产、产品研发、食品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监督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课题研究,提升学生创造力,提出解决食品生产和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可行性方案,获得创新性成果,促进现代农业的食品产业的发展。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创造力。
  非全日制研究生论文选题要密切结合当地或本企业的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和监管等方面的实际,以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为目的开展选题和科研。
-  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应反应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将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案列分析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
-  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察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农业硕士专业学位领域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级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或5位专家组成,其中校外专家1-2名。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 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未达到学位授予条件而达到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获得毕业证书。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食品加工与安全(095135)课程设置表:
专硕适用
| 
 | 课程名称 | 课程编号 | 学时 | 学分 | 教学方式 | 学期 | 考核方式 | 任课 教师 | 备注 | 
| 一 | 二 | 三 | 
|  公共课 | 英语 (English) | 10657M101 | 54 | 3 | 讲课 |  √ | 
 | 
 | 考试 | 校统一 
 |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Research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10657M109 | 36 | 2 | 讲课 |  √ | 
 | 
 | 考试 | 
| 自然辩证法概论(Introduction to natural dialectics ) | 10657M107/10657M108 | 18 | 1 | 讲课 |  √ | 
 | 
 | 考试 | 
 | 
| 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 | 
 | 36 | 2 | 讲课 | √ | 
 | 
 | 考试 | 
 | 
|  专业学位课 | 食品加工与贮运专题 | 095135M01 | 54 | 3 | 讲课 | √ | 
 | 
 | 考试 | 谭书明俞露 | 
 | 
|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food safety and quality control 
 | 095135M07 | 36 | 2 | 讲课 | √ | 
 | 
 | 考试 | 王修俊秦礼康苏伟 | 
 | 
| 食品安全案例 (case teaching of food safety  ) | 095135M08 | 36 | 2 | 讲课 | √ | 
 | 
 | 考试 | 朱秋劲朱勇 | 
 | 
| 食品产业信息与网络技术(Information and network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 095135M09 | 36 | 2 | 讲课 | √ | 
 | 
 | 考试 | 王啸 | 
 | 
|  选修课 |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Risk assessment for food safety )  | 097201M25 | 36 | 2 | 讲课 |  √ | 
 | 
 | 考查 | 秦礼康、曾海英 | 
 | 
|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进展 | 
 | 36 | 2 | 讲课 | 
 | √ | 
 | 考查 | 吴远根苏伟 周鸿翔 | 
 | 
| 食品加工新技术研究进展(Research advance on new technology in food processing  ) | 
 | 36 | 2 | 讲课 | 
 | √ | 
 | 考查 | 任廷远 | 
 | 
| 农产品现代物流技术(Modern Logistics Technolog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 
 | 36 | 2 | 讲课 | 
 | √ | 
 | 考查 | 朱勇 | 
 | 
| 现代仪器分析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 practice) | 071000M26 | 36 | 2 | 实验 | 
 | √ | 
 | 考查 | 陶菡、吴远根王春晓 周鸿翔 王啸 王晓丹 | 
 | 
| 食品风味化学 (Food flavor chemistry)  | 097201M26 | 36 | 2 | 讲课 | 
 | √ | 
 | 考查 | 丁筑红任廷远戴怡风 | 
 | 
| 食品贮藏保鲜技术 (Food storage and preservation techniques)  | 097201M23 | 36 | 2 | 讲课 | 
 | √ | 
 | 考查 | 曾雪峰 | 
 | 
| 应用统计学与实验数据分析 (Application statistics and experimental data analysis) | 071000M03 | 36 | 2 | 讲课 |  √ | 
 | 
 | 考查 | 何腊平 | 
 | 
| 科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 (Procedures and method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 071000M07 | 18 | 1 | 讲课 |  √ | 
 | 
 | 考查 | 朱秋劲 | 
 | 
| 食品企业经营与管理(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food enterprises)  | 
 | 36 | 2 | 讲课 | 
 | √ | 
 | 
 | 王明 | 
 | 
| 专业英语 (Professional English) | 10657Z104 | 36 | 2 | 讲课 | 
 | √ | 
 | 考查 | 胡萍 王春晓 | 
 | 
| 科技应用文写作(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apers Writing ) | 
 | 36 | 2 | 讲课 | 
 | √ | 
 | 
 | 曾雪峰朱勇 | 
 | 
| 入学教育                                                                        | 
|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 
| 公开作学术报告至少一次                                                               | 
| 三年参加10次学术活动                                                           | 
| 文献综述与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 
| 公开作学术报告至少一次                                                          | 
2018.9.6定稿